第96章谶纬之说 - 女藏花 - 公子欹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女藏花 >

第96章谶纬之说

大哥这样做,何至于死罪?难道父亲不能当做是自家事务来处置吗,为什么不能只是让大哥跪跪祠堂,不够的话再杖责一顿,何必非要惊动官府关进大牢?又为什么非要毒酒赐死……

至于二哥王获,她不知道当初他因为什么杀了那名奴婢,是无心之失还是……当然无论如何那都是一个错误,导致了一个人的死亡。但大错已经铸成,她会想办法补救,绝不会像父亲那样逼二哥自杀。

可是,如何补救?厚葬那名奴婢,再重金赔偿奴婢的家人?一条人命的价值可以这样计量?

她突然感到茫然了。

然而无论如何茫然,她想要知道真相的心却不曾变更。也许她没有能耐惩戒任何人,更没有能力替天行道,甚至即便有能耐、能力也下不了手,但她仍是希望了解真相。也许知道和了解本身,亦是一种解脱。她希望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活着。她知道的,也许在某一天能够促使她做出正确的决定和行为。

这些,她都还没有来得及和西门君惠说。

“天理、正义?”王政君只是冷笑。

平帝刘衎已经死了,这是定局,刘婴尚在襁褓,而大汉帝国之巨舟却不可一日无人掌舵。她怎会为了一些捕风捉影的事,动摇根基与现有的稳定?只要玉玺还在自己手中,这帝国便由自己掌握。

她换了面色,带了慈爱,安抚王嬿道:“此事哀家自会查明,你且回去吧。”

王嬿信以为真,回去坐等消息。直到时日一天天过去,除了宫中不明不白杖责死了一批宫人,流言渐渐平息之外,姑祖母那边并无别的动静。

她再度去往长信宫,又试图用亲情来打动姑祖母,毕竟刘衎9岁起就日日向太后请安,陪她午膳,处处恭顺,5年的朝夕相处,怎可能没有一点情分?可是姑祖母当面虽然唏嘘,转过身去仍旧一切如常。

宫里的流言是被平息下去了,民间却没有,竟是一拨拨地起兵。

居摄元年(公元6年)三月,宣帝的玄孙刘婴被立为皇太子,号称孺子。王舜作太傅左辅,甄丰作太阿右辅,甄邯作太保后承。王莽在朝中的势力如日中天,其亲信多达395人,而刘氏宗族诸侯王32人、王子诸侯181人却惨遭废黜。以刘氏宗室为主的反对者的反弹与不满开始甚嚣尘上。汉帝国的内部开始分裂动摇,兴起了反莽浪潮。

四月,安众侯刘崇与他的丞相张绍商量说:“王莽独裁朝廷政事,必定要危害刘姓皇族。天下反对他的人也不少,但竟没人敢于率先行动。身为皇族,我决定率领同族的人先动手,好做一个表率,让全国闻风而动前来响应。”

张绍表示赞成,于是刘崇率百余人发难,进攻宛城,但却连城门也没有攻入就失败了。

王莽按照古时对叛逆封国的严惩——掘毁其宫殿成为池沼,让它蓄积污水,叫做凶墟,下令把刘崇的宫殿住宅掘毁成了污水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居摄二年——公元七年——九月,东郡太守翟义打出“为国讨贼,以安社稷”的旗号,指责王莽毒死平帝、代理皇帝职位、想要断绝汉朝江山,集结战车、骑兵,起兵十余万,拥立严乡侯刘信为天子,通告各地,三辅二十三县十余万人起而响应。

王莽日夜抱着孺子婴在郊祀祭坛和宗庙祷告,又模仿《周书·大诰》写了篇策书颁布天下,晓谕自己代理皇位将来会把政权归还给孺子的意图。同时不断调动大军,派遣王邑、孙建等八位将军攻击翟义,分别驻扎守护在各处关隘。

槐里县男子赵明、霍鸿等人起兵响应翟义,密谋趁京城空虚进攻长安,集结了将近十万人。王莽任命太保甄邯为大将军,驻扎在长安城外,王舜、甄丰昼夜在宫中巡视。

居摄三年春,发生了地震,王莽宣布大赦天下,到了二月,才将翟义等人镇压下去。

镇压了翟义之后,王莽在未央宫白虎殿大摆酒宴,犒赏众将军,太皇太后王政君和如今已是皇太后的王嬿,与一众后宫妃嫔,自然也在受邀之列。王嬿推辞未果,只得出席。

庆功宴上,太皇太后又下诏封王嬿的兄长裹新侯王安为新举公,赏都侯王临为裹新公。众人皆上前道贺,王嬿面上只淡淡的,无动于衷。

王政君叹一口气,蔼声道:“他们总是你的兄长、家人,你便一点不为他们高兴吗?”

这两三年来,眼看王嬿黯淡如深宫中的一抹影子,除了定期的请安,只闭门谢客待在自己宫中,读书度日,王政君亦心生不忍。她大权在握已久,随着年岁益高益发觉得力不从心。以前担心王嬿与自己分权,所以才处处防备,现在不只没了担心,更于事后才发觉王嬿实在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人,对权力并无兴趣,如今不过十七岁却已成了太后,孤单单一人,毕竟与她是血亲,看着也不免心疼怜惜。

王嬿这两三年变化得厉害。身量高了,人却瘦了,原本圆润的面颊削尖下去,更显得一双眼睛黑若玄潭,不知其中蕴着多少深思刻想。少女的稚气是一分也不剩了,神色肃然,行止端凝,笑容几不可见。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