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春宫大戏
刘衎继位、董昭仪在宫里第一次见到他时,刘衎才9岁。
在她印象中,皇帝一直都是郁郁寡欢的,很少有开怀大笑的时候。但是这几日,皇帝的眉头锁得更紧了,年少的额头上已经有了浅浅的纹路。她知道皇后在皇帝心里的分量,自然知道这与皇后脱不了干系,更与自己脱不了干系。说到底,这都是她造成的。虽然太后狠狠责罚了她,除了罚她在长信宫的暖阁外跪了一个时辰,还罚了她三个月俸禄,但是看看如今寥落的帝后关系,她倒觉得蛮值得。
虽然这是一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笨办法,但若不试,怎知能不能成功呢?
有太后拦阻,她是一时半会儿不能对皇后动手了,但是有皇帝呢。她已经在皇帝心里下了毒,且等着那毒自己生长、挥发吧,又何需劳烦她动手?
她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那一晚太慌乱,因为事事出乎意料,王嬿变作了李珠络,西门君惠变成了傅良人,所以让她一下子六神无主惊慌失措了。但这两日静下心来,一一琢磨,倒叫她琢磨出点门道来。
傅良人是高武侯傅稚游的堂妹,高武侯与西门君惠貌似交好,而高武侯与皇后是否认识……董昭仪摇摇头,决定把这个问题先抛到一边。既然皇后是她暂时动不了的,而她原本目标也并不是皇后,所以她不打算在与皇后相关的问题上多做纠缠。重点也不是高武侯与西门君惠的关系,而是高武侯本身。
董昭仪熟知前朝与当朝人物、典故,自然知道高武侯傅稚游的才学、能力。若说现如今,普天之下,唯一能够与安汉公王莽抗衡的人,除了高武侯,恐怕没有第二人选。除了才学、能力、家世,便是论人脉和群众呼声,高武侯也是不遑多让的。
令她对高武侯分外感兴趣的,是另一件事。关乎一个神秘的传闻。
这个传闻如果是真的……
董昭仪开心地笑起来,仿佛看到大仇得报之日就在眼前。
朝野中,隐隐流传着一种说法:貌似有一股反对王莽的势力在暗暗集结。这股势力,上至公卿,下至黎民,构成的人竟是无所不包。据说王莽长子王宇的老师吴章,便也是其中成员之一,所以才会有王宇唆使自己的大舅子吕宽,月高风黑夜在自己家大门上泼血的事件。而这一切,据说便是那股反莽势力在暗中策划和操作的。谁是这股势力的带头大哥没人知道,但能够集结这样一股势力,甚至包括吴章这样名动天下、桃李也满天下的名儒,集结者想必不是凡人,无论财力、名望都是寻常人难以望其项背的。
董昭仪暗中蓄养了几个眼线,安插、布置在一些她鞭长莫及但又很关键的所在,好使她能够时时掌握第一手动态。听闻有这样一个组织之后,她便一直暗暗关注着,直到某日灵机一动:这位带头大哥——会不会是高武侯呢?
毕竟,论单打独斗,当世能够和安汉公王莽抗衡的,恐怕也只有高武侯傅稚游了。
虽说他辞了太后和朝廷的征召,谢绝了大司马特进的职位,一心在封国养病,但焉知不是一种计谋?也许正是为了在暗中更好地活动。何况,在皇帝寿宴上,傅稚游龙精虎猛器宇轩昂,又哪里有一点病容,哪里像需要养病的样子?
她把自己这层思量细细告诉了轻歌,轻歌想一想,道:“主子这样想虽有道理,但万一不是呢?”
董昭仪胸有成竹:“即便不是,高武侯也足有抗衡王莽的实力。”
“如果真有,那他为什么远避朝堂呢?奴婢觉得一定是忌惮那奸贼。”
“谁不忌惮?”董昭仪指指长信宫的方向,“怕是那位,骨子里也是忌惮的吧。”
轻歌只觉泄气。原以为处心积虑笼络住皇帝就能万事大吉,然而别说皇帝如今没掌权,即便他日掌了权,怕也不是一个好相与的。但看他对皇后那份在意,岂能轻易就对皇后的父亲痛下杀手去?如今又冒出一个高武侯,董昭仪想要收归麾下,但谁又知道费尽心思收了后有没有用呢?
“无论如何,纵览整个朝野,大约也只有高武侯够格与老贼一拼了。”董昭仪幽幽道,“咱们也只能但愿如此,试试总比干坐着束手无策好。”
轻歌振作起精神,“可是,如何让高武侯肯帮咱们呢?”
“这个,就是本宫想方设法也要达成的了。轻歌,你说,有了皇帝,再加上高武侯的助力,我们是不是就能大仇得报了?”
轻歌也喜动颜色:“那么主子,您就赶紧把高武侯也收在囊中吧。”
董昭仪笑意妖娆,如锦如绣,仿佛春日已一夕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