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更始
此刻在建章宫,王嬿没有提及董昭仪,是因为并不重要。董昭仪若想在皇帝面前买好,自有她一千种法子,原不必自己为她说项,她既然直接来找自己,那么她便承她这份情。
话题终于无可避免地回到宛城上。
王嬿提出那个她一直关心的问题:“陛下,儿臣能看一下刘縯大军的首领名单吗?”
王莽指指案上,王嬿取过一册,展开。赫然,刘秀的名字在列。然而并不是以分部首领的身份,仅以刘縯嫡系的身份。王嬿稍稍松了一口气。
王莽突然警醒起来:“你是要找什么人?难道那些反贼中有你认识的人?”
王嬿闭上眼睛,合起奏章,紧紧攥着,半晌才缓和了情绪,轻轻道:“是。”
王莽猛地挺直了背坐起来:“什么人?可是刘縯?”
他想起女儿擅自离宫的那两年。
“不,不是。我要找的人不是他。”王嬿道。
“那是谁?”
“一个不相干的人罢了。”
“不相干你为什么要找他?”
“因为——我只是想确认下。”
她等于没回答,可是王莽看到她痛苦的神情,不再问了。
“陛下,儿臣可以告诉您,那个人在刘縯军中无足轻重。我和他也只是曾有过几面之缘罢了,如今早已不相往来了。”
看着女儿的背影,王莽若有所思。但是他的心思很快又回到案头的奏章上来,这些奏章头一次使他感到了恐慌,与之而来的,还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挫败感。
当初绿林军兴起时,他不曾有过恐慌。赤眉军兴起时,他也不曾恐慌过。甚至赤眉打败了他的大军,廉丹战死,他也不曾感到恐慌。但是这一次,面对刘縯联军,他开始感到恐慌。
几乎是头一次,他和严尤的判断有了共识。在大将军严尤眼里,赤眉不过是乌合之众,刘縯的军队才是毁灭新朝的种子选手。造反不可怕,可怕的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造反。
严尤若知道这位一意孤行、以往无论别人说什么他都逆着来的主儿,这一次居然冥冥中和他抱持一样的想法,恐怕会激动得热泪盈眶了。
和严尤轻视绿林军和赤眉军的原因一样,王莽一方面看不起这些流民,认为不过一群乌合之众,另一方面,他认为绿林和赤眉与他的对抗,乃是帝国的内部矛盾,不过是吃不饱肚子闹情绪罢了,起心动念并非要推翻他,更不是要改朝换代。
但是刘縯不同。一方面他的联军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造反,而且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壮大。另一方面,刘縯和新朝是旗帜鲜明的敌我矛盾,是要么东风压倒西风要么西风压倒东风,必须死磕到一方玩儿完的政治斗争。刘縯是非要把他赶下台不可的。此外,刘縯是根正苗红的汉室刘氏正宗。尽管他王莽已经称帝十四年,但心知肚明不服新朝统治的大有人在,支持复汉的人遍布天下,如今刘縯这个纯种的汉室后裔出现,只怕会引起天下群起响应、应者云集。
面对可能被推翻下台、改朝换代这样的大事,王莽如何能不恐慌?
必须行动起来,用行动击败恐慌。他知道,当务之急,是他必须拿出行之有效的办法来遏制、制止刘縯。
一番苦思冥想,当看到自己想出的三条对策时,王莽舒心地笑了。
第一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他开出一个有史以来最慷慨的价码,下诏全国,买刘縯的项上人头。不管是谁,只要能取刘縯头颅,立刻封邑五万户,赏黄金十万斤,赐位上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