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风暴将至,高武侯的心意
管理者未必是具有某方面突出优势或能力最强的人,往往什么都做不好、一无所长的人到最后却做了管理者。一个好的管理者知道,要想凝聚一支团队,让他们相安无事,那么只需做到两点:一,给他们希望。二,给他们事做。
刘玄深谙其妙,于是,他快速将刘秀和朱鲔等人的目光抓取过来,扬起马鞭指着长安的方向——
别忘了,那是我们共同的利益。
别忘了,那是我们共同的目的。
别忘了,前方还有一个巨大的诱惑在等着我们。
别忘了,前方还有万万生民在对我们翘首以盼。
那个诱惑的名字,叫长安。只要拿下它,砍下王莽的头颅,天下可定。
而天下,将是我们的。别忘了,那是我们共同的利益。别忘了,那是我们共同的目的。
当所有人的目光都炽烈地聚焦向长安,刘秀则仅仅是向长安的方向瞥了一眼而已。这一眼,还是因为那座城池里有他心心念念的姑娘。他意不在长安。他的目光从刘玄、朱鲔、李轶等人的脑袋上划过,冷冷的,像望着一桌自己并没有胃口、但是饥肠辘辘感让他不得不吃的食物,寻思着怎样获得它们。
刘玄、朱鲔、陈牧、李轶在一瞬间感觉到了头皮发麻和脖颈间的一丝凉意。刘玄忍不住缩缩脑袋,李轶拉了拉衣领,朱鲔的目光如刀,疾速地向刘秀掠去。
朱鲔看到的是,刘秀正专注地、无比神往地凝望着长安的方向,含情脉脉,犹如望着自己心爱的姑娘,心醉神迷。
朱鲔暗道自己多心,收回了目光,向背风处站了站。
刘秀心里却在苦苦思索着:什么样的时机是合适的时机?
更始帝刘玄先给了大家一个希望,然后给了大家事做。他分派布置了两个进攻任务:一支军队向洛阳进攻,另一支军队直扑武关,向长安进攻。
他十分自得,觉得自己跺了跺脚,就扬起了一场巨大风暴,即将向帝都长安席卷而去。
长安正是盛夏。天气却越来越阴沉,厚厚的云彩堆积在天空中,黑夜一天比一天来得漫长。树木纷纷开始落叶,铺满了街道和田野,偶尔吹过炎热的风,便沙沙作响起来。白天的长安城热闹而喧嚣,入夜则静谧而庄重。在这静谧和喧嚣中,无人知晓一场风暴正席卷而来。
新朝帝国的官员们披着长袍,一日复一日地在朝堂上抗议、争辩、建议、探讨和相互攻击。没有建设性的信息,却不断有宫里的坏消息渗透出来。王莽气恼得松开了勒在脖子下系着沉重皇冠的带子。人们在打赌。赌这个王朝还能够支撑多久。笔在写字。信件被卷起来。印章盖在圣旨上。驿站的骑手上了马。马开始飞奔。大新帝国的王氏家族跪在地上,跪在宗庙里,质问上天为什么要眷顾刘氏家族。王莽皱着眉头。王莽咬着嘴唇。刘玄正想要翩翩起舞。
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二十九岁的刘秀选择蛰伏宛城,六十九岁的王莽被迫困守长安。一个时代即将来临,一个时代行将结束。
达摩克利斯的舞姿一向只在悬剑下才更加优美。必须接受无法接受的事情,坚持无法坚持的事情。
与此同时,河内的高武侯府,傅稚游正看似平静实则激动地在议事厅内走来走去。
刘秀,果然是锥在囊中,其末自现。莫非那句谶语当真要在他身上应验?
昆阳之战后,刘秀声名大振,傅稚游自是已然知晓。之后发生刘縯的变故,他与王嬿一样,并不相信刘秀的做小伏低只是为了苟延残喘——他相信刘秀的苟延残喘必然是为了更大的图谋。
新莽王朝在昆阳之战惨败之后,士卒奔走,各还其郡,王邑回了洛阳。整个关中闻之震恐,新朝威严扫地,一时间全国烽烟四起。各地豪杰纷纷掀桌起义翕然响应,皆杀其牧守,自称将军,用汉朝的年号以等待更始帝的诏命。旬月之间,群雄逐鹿,遍于天下,大有问鼎中原之势。
先是汉室前钟武侯刘望起兵汝南,聚众数万,严尤、陈茂前去归顺,八月,刘望即皇帝位,以严尤为大司马,陈茂为丞相。后有公孙述集合数万人,自封益州牧,割据蜀郡。又有隗嚣打着汉军旗号自称上将军,勒兵十万攻占凉州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