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等太白星出,花已谢
傅稚游望向众人,声音渐渐低沉,“我不愿称帝,是因为我知道,汉室的复兴不靠一顶帝王的冠冕,而靠真正的德与仁,靠能够凝聚人心的力量。荣华富贵终会腐朽,真正的伟业,不在称王称帝,而在于是否能给天下带来长久的安定与和平。”
此言一出,厅中众人不禁深深躬身行礼。
那名最先发言的幕僚出列拜倒,羞惭道:“侯爷所言极是,属下愚钝,未曾看透大局。今后愿谨遵侯爷号令,鞠躬尽瘁,绝不再提称帝之事。”
傅稚游摆摆手,扶了他起来。
几名幕僚小声商议了几句,其中一人问:“侯爷,如今变局已至,我等当如何行动?”
傅稚游微微点头,“是的,变局已至,但还远未到真正的决战时刻。草莽起义者虽多,但真正能成事者寥寥无几。眼下最重要的不是乱中取利,而是等待一位真正的明主,一位能带领天下众志归一之人。一个真正具备德行和智慧、能够带领天下走向和平与繁荣的明主,如此才能一举推翻新莽王朝,恢复汉室的荣光。”
他认为自己的角色应该是辅佐这样一位明主,而不是亲自成为那个人。
他看向众人,语气坚定且充满力量:“汉室的复兴不仅仅是一个王朝的更替,而是一场需要智慧、仁德和耐心的大业,本侯要做的,是在这一大业中扮演幕后的推手。”
“明主……”幕僚们若有所思。
傅稚游走到窗边,眺望远方,那片阴沉的天幕似乎正酝酿着一场暴雨。
刘秀会是他等待的那个人吗?他不知道。
如果刘秀能从更始军中再度脱颖而出,他将毫不犹豫地倾尽全力相助于他。然而此前,他只能等待和观察。
“告诉我们的人,不要急于求成,静待时机和下一步指示。暂且按兵不动,积蓄力量。”他吩咐道。
天下乱局如棋局,只有稳扎稳打,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众人齐声应道:“谨遵侯爷号令!”纷纷领命而退。
傅稚游的目光再次落向远方,仿佛看到乱世的烟火在天际间弥漫。他知道这条路将充满荆棘。
帝都长安。西门君惠穿过卫将军府,步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悠游闲适。
奉命来请他的卫将军王涉的贴身侍卫心里暗暗叫苦,面上却不敢显露出来,仍然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王涉传唤得急,下令时用了好几个“速速”——速速去请、速速前来、速速快去。侍卫已经虽委婉但却又足够明确地传达了王涉的意思,谁知西门君惠仍是这样一副不紧不慢的样子,似乎并不把王涉的话放在心上。他是甚得王涉贵幸的门下宾客,无人敢违逆得罪,侍卫自然也不敢催促。
西门君惠实际上却并没有看起来的那般闲适。他的内心并不平静,充斥着波澜,只是不让一丝波纹泛起到脸上罢了。他走得比往常慢,是因为在思考一件事,在做一个决定。
也许,这就是时机了吧?
王涉,王莽的堂弟,官居卫将军,总领京城各军。能够据此要津,王莽对他的信任与器重可见一斑。然而,即便如此位高权重,当整个帝国的大厦将倾,王涉也忍不住打起了自己的小九九。
见到西门君惠缓步进来,焦虑不安的王涉犹如打了强心针,精神为之一振。他挥退旁人,待西门君惠安稳坐下,这才不再克制按捺的心情,急切道:“先生善天文谶记,敢问如今新朝可是大势已去?”
西门君惠低头啜茶,不疾不徐道:“将军其实很清楚,何故又来问君惠?”
王涉搓着手,在室内来回踱步,嘿嘿干笑着:“总要问过先生才觉牢靠。”
西门君惠只轻轻一点头,没说话,不置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