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箫箫不同
刘秀哪里肯无功受禄,平白接受老者馈赠,与王嬿一并推辞着,又取出银钱要给老者,老者却也执意不收。三人争执一阵,眼见将要引起围观,还是王嬿提出以书易书,老者方答应下来。刘秀取出王嬿带来的几册书简,王嬿执意要全都留给老者,老者只得受了。
王嬿道:“老人家,希望我这几册书也能经你的手,传给有需要之人。”
“必定不付公子所托。”
刘秀感激地向老者作揖谢礼,而后小心地将书收入囊中,与王嬿继续缓步而行。
倏地,他拉着王嬿奔向一个书摊,案上几册书简之间,摆着几件笔墨和一支玉箫。他拿起玉箫看了看,向摊主询问价钱。听到摊主给出的价格,他略一迟疑便取出若干大钱给了摊主,然后喜滋滋拿着玉箫转身递给王嬿。
这一切都发生得非常快,王嬿尚来不及反应,她还在翻阅摊上的书简,不意刘秀就把玉箫买了下来。
她没留意那支玉箫,既是以为刘秀只是随便看看,也是因为那支箫委实普通,不过寻常的玉质,且不纯粹,斑斑驳驳的绿色里夹有杂质,令人连想要了解音质的欲望都没有。
她接过箫,未及开口询问,刘秀已经羞赧道:“十二,送你。”
这下她便把未出口的话又咽了回去,而是不解道:“好端端为什么送我一支箫?”
“你把书简都为我换了那册《尉缭子》……”刘秀顿住,觉得不对,挠挠头,十分困窘,“我原本就想送你一件东西,倒不是因为方才……”
王嬿笑眯眯看着他,促狭道:“不是么?”
“不是,真不是。”刘秀双手连摇。
“那为什么平白无故想送我东西?”
“不是平白无故,只是想着我们认识这么久了……希望你身畔能够有样东西,令你时时……”刘秀声音低下去,“想起我。”
王嬿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刚才只是故意问,想看他发窘。现下刘秀真的说出来,她也感到脸颊发烧,于是顾左右而言他:“可为什么是箫?我又没说会吹。”
刘秀迟疑了一下。
他不能告诉她是因为西门君惠。
上一次他和他们在云来酒楼,眼见西门君惠、傅稚游与十二相谈甚欢,彼此间十分熟稔,他已是自觉多余,如坐针毡。又听西门君惠说要十二拜他为师,教她吹箫,他便更为不快。也所以最后才说出“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的胡话来。不知何故,虽然高武侯傅稚游向来对十二照拂有加,且十二曾长住于高武侯府,但他对傅稚游却没有芥蒂和介意,独独对这位西门道人,充满戒备,不愿他和十二太过亲近。
西门君惠腰间的那支白玉箫,他自然也是看到了的。他不懂音律,也非生长富贵之家,所以并不了解其贵重,只觉十分好看,而且看十二的样子似乎对那支箫也是颇为欣赏,还拿着摆弄了一阵儿。
令他欣喜且欣慰的是,十二拒绝了西门君惠的提议。
方才,他看到这支绿玉箫,便眼前一亮,不管价钱是否物有所值就买了下来。此刻要他如何告诉十二,他是希望她睹物思人不错——想着自己,但之所以选箫,是希望她不要惦念西门君惠?
这自然是不能说的,也说不出口去。
于是他含糊其辞道:“这槐市上也没见着别的什么可心物件,唯独这箫,绿意盎然,颇为雅致,比较衬你。”
王嬿把箫在衣袖上擦了擦,放至唇边刚要吹奏,又作罢了。她把箫递给刘秀,指指腰带道:“那就多谢啦,你帮我系上。”
刘秀抖嗦着手,把绿玉箫系在王嬿腰间垂下的玉佩旁边。他还从未和她如此亲近过。王嬿也不好意思地别过了头看向一边。好容易系好,王嬿刚走两步便笑起来,解下玉佩塞入腰间,只留玉箫垂在腰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