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华夏十三朝古都——西安
第49章华夏十三朝古都——西安
【必去理由】
西安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它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历史上周、秦、汉、唐等十二个王朝曾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
中国意为中央之国,中国的中心之点或叫大地原点就在西安,难怪“秦中自古帝王州”!
来到西安,走在它斑驳而雄伟的古城墙下,让人不觉得恍惚起来,忘记了自己身处何时何处……
先睹为快
西安,古称长安,它是的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罗马哲人奥古斯曾说过:“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西安,这座古老的城市,就像一部活的史书,一幕幕,一页页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
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西安文化历史悠久,文化的积淀非常厚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的建城史已有3100多年,众多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
早在100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以西安蓝田猿人为代表,揭开了人类文明的一页。到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在此建造了村落——半坡村,成为中国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典型代表。
秦始皇在此建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阿房宫,在骊山建造了规模巨大、埋藏极为丰富的历史宝库秦始皇陵。到了汉唐时期,西安已经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中心,是当时人口最早超过百万的大都市。“东有罗马,西有长安”是西安在世界历史地位的写照。
西安是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在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正式开辟了以长安为起点,联结欧亚大陆的通道“丝绸之路”。从此,中国的使臣、商贾和中亚、西亚、南亚各国的使节客商往来络绎不绝,中外商业贸易迅速发展,文化交流日趋活跃,友好往来不断加深。
自公元前约11世纪至公元9世纪末,西安曾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并历来为地方行政机关——州、郡、府、路、省和长安、咸宁两县的治所。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设西安府,西安即由此而得名。1928年,在西安首次设市,1948年由省辖市改为国民政府行政院辖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1954年以来,西安一直为陕西省省会所在地,现为副省级城市,辖九区、四县。1981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西安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
“西安文物甲天下”,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浩瀚的文物古迹遗存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称。全省境内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4处,其中陕西省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9处,陵墓8822处,古遗址5700余处,文物点21100余个。
来到西安,随处可见历史的踪迹,中华5000年的文明史,有一多半在这座城市中留痕。来到西安,仿佛一瞬间穿越了千年的时间隧道,来到了古代的长安城……
景点导览
●秦始皇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坑,位于西安市临潼区城东6千米的西杨村南,西距秦始皇帝陵1225米,是秦始皇陵园中最大的一组陪葬坑。坑中所埋藏的浩大俑群,是秦王朝强大军队的缩影。
1974年,西杨村农民打井时发现了震惊中外的秦始皇兵马俑。它是由三个大小不同的坑组成,分别编号为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
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坑内共有同真人、真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马约8000件,实用兵器数以万计。
俑坑中陶俑、陶马按古代军队的编队排列。一号坑内是由6000多件陶俑、陶马及40余辆战车组成的长方形军阵;二号坑为步兵曲型混合军阵,有陶俑900多件、战车89辆、驾车陶马356匹、鞍马100余匹;三号坑中有68件陶俑、4匹陶马和1辆战车,它是一、二号坑军团的统帅部。
出土的各类陶俑,按照不同身份分为将军俑、军吏俑、武士俑等几个级别,其服饰、冠带、神姿各不相同,千姿百态。让人感到惊异的是,几千件俑没有一张相同的脸,这真是叹为观止。
兵马俑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20世纪考古史上最伟大发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兵马俑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财富。
●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慈恩寺创建于隋开皇9年(公元589年),初名无漏寺。在唐贞观22年(公元648年),唐高宗李治作太子时,其生母文德皇后早逝,为补报慈母大恩,重修此寺,故名大慈恩寺。据传,高宗当年每日早晚都会从含元殿遥望慈恩寺礼拜。
唐代大慈恩寺规模极大,共13院,总计房屋1897间,云阁禅院,重楼复殿,异常豪华。唐王朝灭亡后,大慈恩寺也渐渐颓废毁坏。现在寺院的建筑,大部分是明代时重修的。
唐王朝非常重视大慈恩寺,特地请闻名遐迩的玄奘法师担任大慈恩寺的住持。为了请到玄奘法师,还特令在寺内修了翻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