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1939年的冬天延续了很长时间,这段时间里,各路小丑开始跳梁。之前在华北和华东的地方汉奸政权相继开始整合,为即将成立的伪南京政府铺路架桥。这一刻,汪精卫在日本录制的新闻纪录片里志得意满,他难道是个影帝?把自己的心绪隐藏起来,为这个民族谋求一个延续血脉的机会?抗战胜利以后,汪精卫的妻子陈璧君在审判汉奸的法庭上说:日寇侵略,国土沦丧,人民遭殃,这是蒋介石的责任,还是汪先生的责任?说汪先生卖国?重庆统治下的地区,由不得汪先生去卖。南京统治下的地区,是日本人的占领区,并无寸土是汪先生断送的,相反只有从敌人手中夺回权利,还有什么国可卖?汪先生创导和平运动,赤手收回沦陷区,如今完璧归还国家,不但无罪而且有功。
这话乍听起来还是很有逻辑性的,那么我们看看,汪精卫在上台以后都干了什么。
在军事上,策反了百万国军和地方武装。
在经济上,建立了一个整合了沦陷区的中央准备银行,使本来因为货币以及战争等原因相对独立的华北、华中沦陷区经济一体化,在改善沦陷区民生的同时为日军提供经济支持。
在外交上,承认蒙古德王和伪满洲国。
好吧,就算某些人认为汪精卫可能是在权衡利弊之后的暂时性妥协。政治家有谁这辈子只唱高调没妥协过呢?孙中山不也反对过二十一条,大骂袁世凯是卖国贼吗?这就跟彩电厂家一个个都喊着跳楼价大甩卖,有记者采访还大骂同行恶性竞争一样,都是习惯成自然的事,何必认真?只要能卖出去彩电,怎么都行。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只能用一个逻辑去回答:我们是要一个日本的附属国那样的祖国,还是要一个经过铁血洗礼的山河破碎的但是独立自主的祖国?
这似乎在用一种不理智的民族自尊心来鼓动,并非理性。屠刀在颈,谈何理性?你今天觉得,只要和平,老百姓过好日子,管他国家姓什么,于是你丢了东北,继而你丢了华北,再后来你又丢了华东、华南。日本人想和谈的时候总说要归还土地,要持续贸易,尊重主权;日本人不想和谈的时候那就是几十万人的决战、几百万人的移民,大量的开拓团抢占了东北的土地,他不跟你谈什么国际法。英国人不也是这么对付澳洲土著的么?美国人不也是这么对付墨西哥人的么?换句话说,印度人今天不也是这么对付我们的么?
如果历史可以假设,七七事变没有发生,日本在二战中站在了美国一边。这么下去用不了几年,东北的二人转就没了一男一女在台上打情骂俏,而是纸门开处,一两个女子身穿和服,脸上油光粉面,道一声“库内奇瓦”,依依呀呀开始了清唱。如果再和平下去,就会有一天满洲国艺术团访华,演了一个叫《卖拐》的滑稽剧,一个叫大岛范伟的演员回头对一个叫川岛本山的演员说:阿里嘎多。
这似乎并不是不可能的事。
不要过分相信一个国家的民族热情,在屠刀面前,那仅仅是说给人听,留给后人崇敬的理想。这个世界上哪个国家没有被人征服过?又有多少国家彻底在人类历史中消失了?明末之时,那句“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让多少天天讲孔孟仁义的读书人低头?
亡国危局之时,这个国家最需要的,可能就是愤青。
蒋委员长自然对这种国际形势非常清楚,不能让汪精卫稳下来,要打,要给他压力。而日军也看到了德国人的胜利,眼瞅着德国老大哥在欧洲一路顺风顺水,打完了波兰,捎带脚又占了丹麦和挪威,剩下就是法国了。那英法以及荷兰在东南亚的殖民地,不就成了囊中之物了么?这么好的公共汽车赶不上,那还像话吗?中国问题必须尽快解决,民主派军人西尾寿造和板垣征四郎建立了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统辖在华部队。可以说,欧洲情况的变化,让日本军方内部发生了一些变化,原先在中国问题上的分歧两方争论不下,两年的漫长战争让石原莞尔一语成谶,而在既成事实摆在眼前的情况下,板垣征四郎的思路依然延续着石原莞尔的战略思想。既然战争已经打响,全方位的和平很难获得,那么作为派遣军总参谋长,板垣征四郎的想法就是站好最后一班岗,力所能及地尽快解决中国问题。在二二六兵变中坚定认为军人不应该把持政治的民主派军人西尾寿造更是认同板垣征四郎,于是,两个人策划的一场力求彻底改变战争走向的大决战,也开始酝酿,这场决战在当时,有两个目的,一是打通满洲到越南这条漫长的交通线,二来是彻底分割顾祝同两个敌后战区同第五战区、第九战区的联系,在决战中歼灭国民党中央军主力。这和冈村宁次的思路一样,一手按住武汉,在广东、广西下刀,看薛岳到底怎么办,看白崇禧到底会不会坚持住。
战役开始后,日军通电发表《致李、白二将军书》:
大日本皇军占领南宁地方之唯一目的,即切断蒋正全与法属印支之交通线。
我南宁方面大日本皇军对白、李两将军在广西省之建设及政令甚表敬意,因此将极力注意避免损害事绩。两将军治下一般民众之生命及其幸福,将尽力予以保护。
愿将军洞察世界大势,为促进东亚同文同种两民族之提携奋起前进。
将军若仍执迷不悟与日本敌对到底,欢迎随时举全部兵力来夺回邕宁,我南宁驻屯军队将独立对抗将军之50万军队,且有足够兵力,装备,航空力量及信心取得战争胜利。
对在桂南战斗中战殁之将军部下桂军4200余名勇士,我军已予合葬于南宁中山公园,郑重供祭,尚乞安心。
不用想,都知道白崇禧看到通电之后的表情,正如同赵本山得意洋洋地对范伟说:反间计!
血战士避免不了的了,这没什么可怕的,打了两年多的抗战,也知道日本人是怎么回事了,打疼了他们也叫娘,无所谓皇军不可战争之神话。当然,日本人的空军还是让国军有些忌惮的,而暂时的优势,也在苏联、美国盟友援助建立的空军以及空军志愿队追赶了一些。
1940年1月4日,德国成立了战时经济会议,戈林负责统筹战时国家经济。也就是说,德国人准备大干一场了,他们已经把发条上满,不达目的不罢休了。
这是蒋委员长最不愿意看到的。他崇拜德国式的发展速度,虽然对德国的胜利有些怀疑,但是他确实替英国人、法国人,更是替自己捏了一把汗。其实,日本高层也很矛盾,眼瞅着希特勒在欧洲所向披靡,德日意三国条约到底签还是不签,这件事又分为两派。到过美国了解美国人态度的海军将领大部分认为不应该把日本捆上战车。陆军中的元老,冈村宁次的老上级畑俊六也觉得签订条约太过操切。柏林的日本驻德大使一天一个电报催着国内快点决定,前任驻德大使、日本纳粹思想传播者大岛浩也向内阁中的成员施加影响。可是日本高层、有其事天皇还是犹豫不决,等到7月了,法国投降了,英国人在轰炸中坚持,似乎也是事不可为了,才决定签署三国同盟条约。即使这样,日本内阁还例行进行了一次总辞职之后的重新组阁。畑俊六在被军中大佬载仁亲王逼迫辞职,导致内阁垮台,新组建的内阁迅速通过了同盟条约,这也成了日后畑俊六被押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重要原因。
一年以后,这位和希特勒关系特别好的大使大岛浩又被邀请回柏林充当大使。在二战中,这位大使和东京外交部频繁电报,简直就把电报当成博客,想什么说什么,有什么写什么。把希特勒告诉他的战略构思一一传送给东京,一系列的军事情报准确地传递到了美军手中。一直到后来,大岛浩考察了希特勒的大西洋壁垒防御工事,还把经验以及火炮阵地配置发回东京,供军方参考学习,这些珍贵的数据也让艾森豪威尔大喜过望。
战争是一群人对一群人的复杂斗争,即使是打群架还有断后的,有中途逃跑的,有警察来了当污点证人的,有认定了兄弟情义打死不招的。所以,战争就一定会有很多我们想象不到的事情发生,这些事情就可能是影响整个战争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