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一炷香够不够
京城。
同师庙。
同师庙与太学毗邻。今日是太子赵楷首次代表天子祭祀同师,除了太师赵言领衔的皇室成员、廷内史王轩领衔的朝堂官员,以及京城尹杨徽领衔的京府官员之外,在京的太学生全部到场见证。
宫廷乐队最近连接几个大单,继杨服出丧、永平出嫁之后,今日又是业务繁忙。随着三声鼓击完毕,乐队奏起乐器,声音浑厚而绵长。
乐队奏完,赵楷捧玉帛上前,对同师像连续鞠躬、洒酒,然后静立一旁,听王轩噼里啪啦向同师像报告,大约内容是太子这次去哪里、要做什么、祈求保佑之类。
刘寻嫌仪式太繁琐,悄悄摸摸挪动脚步,退到了门外。
一回头,发现赵资笑眯眯地看着他。
“资叔,你也是个偷奸耍滑的啊。”刘寻微笑,小声道。
“咳,人到了就行了。”赵资凑上来,也是轻声细语。
这是祭祀大典,属于宁国第一等级的典礼,大声喧哗是死罪。
“今个儿不简单啊,太师都出宫了。”
“那是,告诉大伙儿太子正式成为参政的储君了嘛。”
“参的是啥政?”
赵资瞪眼:“我咋知道?我还想问你呢,你不是詹事吗?”
“关键是陛下也没说啊。”
“呃...不着急,反正要等太子从江东回来。”
“我对出巡不太了解啊,资叔,太子一路上有啥必须要做的事情?”
“礼部官员会安排的,无非就是出镇的各王和地方官员迎接、汇报,太子坐着听就是。”
“太子能不能发表意见,甚至于指导工作?”
赵资再瞪眼,“当然能!代天子出巡嘛,太子出京之后就相当于陛下了啊。”然后又将声音压得更低,“能不说就不说,地方关系太复杂,最好先上本奏予陛下。”
“噢...大概明白了。这么说我们一路上的供给是地方给?”
“这是自然,尚书令已经发文下去了。”
“万一他们没给够呢?”
“你不是派了菩提寺人,沿途去购买物资?”
“那是我自己的钱。”
“一家人嘛,那么小气作甚。哎,太师让我问你,你那啥印刷厂能不能挣钱?最近皇库可是越来越紧张了。”
“今个儿王老不是来推销了么?等太学生广而告之后,有钱的学子会来咱们这儿购买正版书籍。”
杨熙的进展非常快,虽然还有晕墨、字迹不够清晰、纸张太贵等等问题,但大体框架已经形成,慢慢来嘛,刘寻也不等着那个厂发工资。
手头紧的学子们也不必担心。如今除了各家自己养的书生之外,市集上还有许多专职或兼职的抄书郎,服务价格还是比较合理的。遇到好的诗词或者宫里流出来的文书,说不准人家还会倒贴干活。
“盐呢?”
刘寻的精盐在婚礼时向广大市民散发了一些,据说反响还不错。
但刘寻摸不准这种盐能不能长期、大量地吃,关键是盐引这玩意儿涉及的利益集团太多,刘寻没时间梳理,因此还没有公开发售。
这次去江东,刘寻打算顺便到海边的盐厂转一圈,跟制盐大户相互对比一下提炼之法,请教贩卖之道。
“还得再等。”
“那你得快点儿,我这边也帮你疏通路子。”
“行!”
“皇后那边…”赵资声音如蚊子。
“太子没事,皇后就没事。”
“嗯。”赵资嘴里应付,脸上却浮现一丝忧虑。
两人又聊了好一会儿,祭典的太子部分才在乐队的演奏声中结束,接下来是宗正寺给各部门、各家族分祭肉的环节。
这个环节与大臣们没啥太大关系,赵资引刘寻到后院的房间,赵楷、赵言他们已在。
“刘寻!”赵言语气严厉,表情玩味,“你也太不像话了!这种场合都能溜?”
“赵大夫硬要拉我出去说事儿,我有啥办法?他是二品大员啊,品级比我高,而且又是长辈,我总不能不听话吧?”
“净扯淡!”
赵楷笑道,“好啦好啦,咱们说事儿吧。”
“太子,老臣已经跟江东各家打过招呼了,物资补给应该是够的。”王轩说完,瞄了瞄杨徽。王氏在江东有影响力,但还远不如杨氏。
赵楷起身行礼,道:“学生谢过老师!”
“坐坐坐。”王轩连忙道,眼中有些心疼。
赵楷微笑坐下。
杨徽道:“太子,尚书令和臣也打过招呼了的,物资和安全都没有问题。”